王东岳的“递弱代偿”是驳不倒的
2020-07-25 13:21:11
  • 0
  • 0
  • 7

王东岳的“递弱代偿”是驳不倒的

作者:知原

王东岳先生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我个人经过长期思考认为这个理论是驳不倒的,因为它有强大的“熵定律”为其背书。王东岳先生将其“递弱代偿”原理美其名为“质量态的熵定律”。我们知道,“熵定律”是一个很基本的科学定律,如果想驳倒“递弱代偿”理论,你就必须驳倒隐藏在其背后的“熵定律”,谁能做到这一点肯定能进入一流的科学家之列!因此,我认为现今是基本上看不到驳倒的希望的。

并且“递弱代偿”理论还有一个类似黑格尔辩证法的无敌功能!“递弱”和“代偿”是一对矛盾,你驳他的“递弱”,他可以用“代偿”来反驳你;你驳他的“代偿”,他可以用“递弱”来反驳你。总之,它总能自言其说。正反两面他都说了,具体的哪儿“正”多一些,哪儿“反”多一些,王老师可以任意调配总能让其理论与实际相符。

很多王的信奉者指责我不正面的驳王的“递弱代偿”理论,而总是旁敲侧击,或说他的一些枝节性错误。是因为我看到了他背后的强大的“熵定律”,我驳不了!但并不等于我认同他的理论。正如波普尔说科学理论的评判标准是“可证伪性”(其实“可检验性”更准确),王东岳也多次强调他的“递弱代偿”理论是可以证伪的。但我却发现,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是无法证伪的,因为它正反两方面都说全了。

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虽然驳不倒,但它其实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把本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熵增”或“熵减”问题,搞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并且还不是更像苏格拉底转型后以研究知识问题和认识问题为核心的哲学,而更像是类似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所讨论的本体论问题。这套理论如果是在古希腊早期,我会认为是一个非常“牛”的哲学。然而,自从苏格拉底后,西方哲学已经转型。

转型后的西方哲学尽量避免谈本体论问题,而专注于研究人类的认知问题。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谈本体论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弄清人类的认知问题,谈本体论是枉谈。世界各种文明也只有西方哲学完成了从本体论哲学向认知哲学的转型,其他文明都还在本体论哲学里打转。

正因为后来的西方哲学专注于人类的认知问题,让他们发展出了两大有效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形式逻辑和观察实验方法。也正因为这两大方法成就了近现代西方的科学,至此自然哲学就变成了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现今,王东岳先生却要把我们拉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王东岳本人的解释是信息量不足,无法量化。幸好我看到了一篇名为《如何评价王东岳这名学者以及他所提出的学说?》的文章,该文是介绍一本名叫《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的书。该书用可量化的“能率密度”来描述宇宙浩浩荡荡的发展趋势。

所谓”能率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一个系统的能量,除以这个系统的质量”,作者埃里克˙查松估算出了七种复杂系统的自由能率密度,星系(例如银河系)为1,恒星(例如太阳)为2,行星(例如地球)为75,植物(生物圈)为900,动物(例如人类的身体)为20000,

大脑为150000,社会为500000。

作者说,“能率密度”背后,有一个简单但是强大无比的力量,是真正支配万物的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一切系统,在没有外来能量输入的前提下,必然从有序走向无序,谓之“熵增”。而一切系统的演化,都在向着越来越复杂,但是内部高度有序的系统迈进——这就需要能量的输入。

一个低熵系统,若要存续,必然演化;若要演化,胜出者必然逆熵增定律而行;若要逆熵增定律,必然增大其能率密度。因此,低熵体对能量输入及其依赖,依赖将越来越严重,这是脆弱之一。此外,低熵体的质量不可能太大,除非它能够开发足以支撑它继续扩张的能量来源,这是脆弱之二。这和王东岳先生的“存在度递减”效应本质上是一回事。

我认为上面才是真正的科学治学态度,所以请抛弃王先生自创一套难懂并且不科学唬人的词汇——存在度、存在效价比、递弱、代偿等,而直接用熵增、熵减、能率密度这些科学词汇,我们将更清楚的看到事情的真相!

所以根本不是信息量不足,无法量化的问题,而是王东岳先生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走了一条歪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