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认识观是错的
2020-07-27 11:33:25
  • 0
  • 0
  • 5

王东岳的认识观是错的

作者:知原

王东岳认为人的认识是有主观规定性的,因此人所看到的“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人的主观规定整顿后的“客观世界”。必须指出,王上面的观点不是胡乱说的,而是汇聚了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转型后到康德,以认识论为核心的成果,尤其是康德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这一观点。

因此王进一步认为,由于人最底层的感性认识就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经过人为加工和扭曲了的。比如,客观世界并没有颜色这个东西,而只有波长,颜色是人眼的视锥细胞根据光的波长赋予的。因此,王认为既然人最底层的感性认识就是扭曲了的,何况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知性认识,以及更高层的理性认识,只能是扭曲加扭曲,错上加错。由此他进一步得出结论,真理不存在,有真无理,有理无真,人的目的是求存而不是求真等观点。

我认为这后面的观点就完全把我们带沟里去了。必须承认王东岳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记忆力超强,口才超好,曾在终南山潜心修学二十年,因此懂得的知识超多。但王个人的认识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因此王在向他人讲解知识时再夹带一些个人的私货,很容易将一些不能辨明真相的人带偏。

客观世界并没有颜色这个东西,颜色是人眼的视锥细胞根据光的波长赋予的,这不假。但人眼赋予光的波长于颜色,决不是为了扭曲客观事物,让我们产生认知错觉,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分辨客观事物。这就如同B超和彩超的区别,B超的图像是黑白的,显示的信息量有限;彩超则由彩色处理器对血流信号作为彩色编码,显示血流方向、速度,形成血流状态的图像,因此显示的信息更多。

王东岳说,人有求存的本性。但如果我们的感官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而是扭曲让我们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显然对于人的求存是不利的。王在很多关键的问题上都犯类似的错误,但由于运用了许多科学知识来论述,所以让一些人难以明辨。

其实相信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动物和人的天然本性,动物和不思考哲学问题的人是不会怀疑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早期西方的自然派哲学家就不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他们探讨的是隐藏在我们能感知到的客观事物背后的本原。

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是哲学家们将思考的对象从客观事物转向思维的主体时产生的想法。比如,我们日常所看到的都是白马、黑马、棕马等具象的马,但抽象的马我们是看不到的。但在我们的意识中抽象的马却更“真实”,白马、黑马、棕马等只是我们看到具象的”马”而赋予抽象的“马”的一个特征。

必须承认这种转型后的哲学的认识更为深刻,是更深层次的认识,但却是错误的。古人由于缺乏概率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容易产生极端认识。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抽象的“马”,抽象的“马”只不过是具象的“马”的各种特征的共性组成的“概率框架”。

比如,我们说人有两条腿,但是也有存在缺一条、甚至两条腿的人,因此我们只能说两条腿是人的高概率共性,而缺腿则是低概率共性。所谓“人”这个抽象概念,就是由具象的人的很多共性的概率而组成的一个“概率框架”。

按系统论的观点,人认识客观事物是通过人的感官与客观对象发生联系而感知客观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味觉和触觉是通过直接联系感知客观事物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则是通过间接联系感知客观事物的。

联系的作用是在人的感官或脑神经里建立与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的对应关系,从而在人的感官或脑神经里留下“印迹”或“印象”。比如我们看到一条“白狗”,白色和狗的形象就在人脑中留下了“印象”。

这种“印迹”或“印象”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由于对应关系的存在,以及客观对象是我们感知的共同源泉,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能有错,但绝不代表客观事物是不真实的。

当然,由于人是大宇宙的微小一部分,因此人的感官功能肯定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感知了宇宙万物的全部特性。因此,人的感官只是感知的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比较重要的客观对象,那些不大重要的就被忽略掉了。

不同的动物对于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的感官功能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同样的客观对象在它们的感官里建立的“印迹”或“印象”也是不同的,但也都是客观对象的某些局部特征,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反映。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更高层次的认识,即人的认识虽然是有主观规定性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认识的客观事物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能说明我们认识的所谓“客观世界”不是客观世界的全部,而只是某些局部,并且很有可能是人脑为了我们更容易的分辨而经过加工了的。

这就如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西方早期的自然派哲学的认识是“正”,苏格拉底转型后到现今以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是“反”,但更高层次的是“合”。要想真正对西方哲学有所发展、有所建树,我们就要进入到“合”的阶段。王显然还停留在“反”的阶段,并且是更为错误的发展。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